欢迎光临广东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有限公司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400-123-4567
当前位置: 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 新闻动态

花旗银行遭遇中国江湖故事

时间:2024-08-09 20:18:48 作者:小编 点击:

  作为一家业务繁忙的国际商业银行,位于浦东的花旗银行上海分行每日往来的单据不可胜数。近年,正常业务之外,职员们还得学会一项“新业务”———对付为昔日军阀、“国军”将领讨要所谓遗留巨额存款的人们,尽管这些存款一次又一次被证明纯属子虚乌有。

  尤其是最近有人声称要为故去70多年的贵州军阀讨款的事件,更是闹得沸沸扬扬。据悉,此事已引起两地警方关注,正着手相关调查。

  供职于花旗银行20多年的中国区总代办处行长助理钟敏敏称,他从台湾调到大陆10年来,处理了上百件类似风波,可谓不胜其烦。“我是做银行的,不懂江湖上的事情。”他说。

  “7月15日,记者见到了一张特殊的存款单。在存款主人的代理人邵连华先生北京的住所,记者看到……存款单的签发日期是1941年4月7日,金额为2.5亿美元……存款人为金娣女士,存款地点是新加坡金城道分行转存纽约总行……

  “这笔巨额存款的主人金娣,曾是上个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贵州省军阀、贵州省主席周西成的机要秘书……1941年日本占领新加坡前夕,周西成将其存款2.5亿美元的继承权交给了金娣……其后,由于当时中国战乱频繁,金娣作为这笔巨款的惟一主人辗转藏匿,最终隐居于中国南方的小山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政府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美国的全部资产,金娣老人的这笔数亿美元存款也被冻结在美国。

  所谓周西成巨额遗产的消息传到贵州,迅速激起周西成后人及当地史学界强烈反响。

  周的嫡孙、贵州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杨霜告诉记者,周1926年任贵州省主席兼25军军长,1929年便战死于黄果树大瀑布附近,如何能在1938年和1941年两次将巨款交付他人存往花旗银行?

  周的儿媳、贵州省政协常委杨瑞芝指出,周身边根本没有机要秘书。而且,周时代的贵州尚很保守,女性参加工作的几乎没有,遍查所有文献,也未见任何有关“遗产”案主角、“女机要秘书金娣”的文字记载。

  对于“3亿美元”这一数字,周的另一个孙子周振纲强调:“按当时比价,1美元约合两个银元,1个银元约有7钱2分重,价值3.5亿美元的银元,算下来有2.5万多吨!在没有现代化公路、铁路的条件下,这样大规模的财产转移,谈何容易,而国内报章文献居然没有记载,简直匪夷所思。”

  据悉,2000年8月,媒体就曾竞相报道———原高级将领黄伯韬后人声称,黄于56年前在花旗银行新加坡分行存入价值5000万美元的黄金珠宝,如今连本带利达1亿多美元。

  谁知,有关机构验证这些凭据时,却发现,其索款代理人出示的最主要凭证,居然是发行的一张面值5000万元的法币!按当时物价,仅能买一碗面条。

  花旗银行中国区分行公关部传讯主任郭晔告诉记者,2000年前,讨款者一般都是先小心翼翼地电话探问,用传真发来所谓票据样张,让银行确认线年“黄伯韬存款”事件之后,上门追讨现象便多了起来。

  “巧合pg电子模拟器试玩在线”的是,这些“神秘存款”往往都有一段离奇的故事背景,有与众不同的凭证,或宝盒存放,或黄金打造,主角则几乎均由旧时军阀、要员之类扮演;交涉中,神秘的“主人”从不露面,但见能言善道的“朋友”、“家人”上蹿下跳。

  钟敏敏认为:“大多数手段相当拙劣,对银行业务和有关历史稍有常识即可看出谬误。”

  比如,有人手头拿着1942年至1945年间开具的花旗银行新加坡分行凭据,实际上,此一时段该行因“二战”关闭。相当多的这些凭据上英文单词、银行标识漏错百出,甚至花旗银行名称为汉语拼音。

  再比如,上世纪40年代,“四大家族”中最富有的宋家,资产也不超过1亿美元,而花旗银行1902年创立时资本才50万美元,到三四十年代不过1000万美元,哪能有这么多“大客户”?当时花旗银行在中国的分支机构只做存款业务,不接受黄金、珠宝之类实物保存,也没有汇票之类凭证。

  一位法律界人士担心,中国加入WTO后更广泛地进入的国际金融机构,是否会更多地遭遇这类江湖故事?

  “金娣”委托其代理追款的“授权书”上注明,“金娣”居住在湖北省大冶市保安镇。可当地派出所户籍警3次将“金娣”两字输入微机,均显示“无此人”。

  该所负责人介绍,“周西成存款”当地早就有人搞。为此,武汉市公安局曾将主犯“白毛”(本名熊安军)收审3个月。

  恰好,在邵连华提供的一份资料中,记者得知熊与邵同为这笔“巨款”的“取款代理人”。

  记者在南畈熊村找到了熊安军家。熊不在。多位村民辨认了记者手中由邵连华提供的“金娣”照片后,证实这是本村五保户石天心,生于1920年。

  在大冶市公证处,徐长渠主任说,有关2.5亿美元存款一事1996年便查出是子虚乌有。

  末了,徐想起1996年与熊的一段对话————“你相信巨额存款这件事吗?”“我知道是假的,但经过这么多年,故事越编越圆,如今连我自己也相信是真的了。”


工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