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广东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有限公司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400-123-4567
当前位置: 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 服务项目 > 厂房保洁

板塘街道:“123工作法”推进垃圾分类长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时间:2024-09-18 15:13:23 作者:小编 点击:

  倡导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是近年来板塘街道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湘潭市首批 “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板塘街道新农村作为试点,认真探索,创新举措,积极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全面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

  新农村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垃圾分类工作的主心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垃圾分类聚集的共治力量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参与热情。通过党支部先议、党员先试、志愿者先行,形成“党支部—党员—志愿者—村民”的连锁带动效应。以“心连心走基层面对面解难题”活动为契机,推行“片长、组长、邻长”三长制,党员、邻长、志愿者入户走访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和指导,实现垃圾分类和联系服务群众的双向贯通,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组织党员、保洁员、志愿者和村民群众先后开展了“实施垃圾分类减量,建设美丽幸福新农”宣传培训、暑期“小手牵大手、文明一起走”志愿活动,聘请专业人士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讲座等活动,同时发放了《湘潭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等资料,使大家对垃圾分类知识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同时新农村为每户订制张贴了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板,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横幅、电子屏、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提高了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

  为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街道和村级通过争取上级奖补、本级配套、村民付费服务等方面多方筹集资金,按“五个一”的标准,即每50户左右配备一名保洁员、每户配备一套分类垃圾桶、村级主干道每100米设立一个分类垃圾箱、每个保洁员配备一辆电动垃圾清运车、建立一处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和大件垃圾存放中心,加大了在基础设施建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方面,完善垃圾分类设施建设。为全村298户农户配发了一组 “可回收物、厨余(湿)垃圾、其他(干)垃圾和有害垃圾”四分类垃圾桶,在村级主干道和游步道安装了80个分类“垃圾箱”。在新农村中心位置建设了1处100㎡生活垃圾分拣中心,1处500㎡大件生活垃圾分类分拣中心,在7处居民集中区域(屋场)分别设置了“垃圾分类收集驿站”。另一方面,健全保洁员队伍建设。根据村内道路等公共区域面积和户数,新农村配备了6名村级保洁员和2名垃圾分类收集人员,并统一配备清扫工具和清运车辆,主要负责公共区域清扫保洁、生活垃圾收集分类、环卫设施管理和维护等。

  pg电子模拟器试玩在线

  一是创新垃圾分类处理机制。新农村根据村级实际情况,探索出垃圾分类处理减量“三次分类”模式:村民自主“第一次分类”,即由村民根据宣传培训和每户张贴的分类宣传牌,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分类投放到垃圾桶,对厨余垃圾等易腐垃圾则由户主进行沤肥处理后用来种菜养花,从源头开始垃圾分类减量。保洁员进行“第二次分类”,即由村级保洁人员每隔两天到全村各户上门收集垃圾,将纸壳、塑料瓶、金属物等可回收的垃圾送到分拣中心进行回收处理,将农药瓶、废电池、废灯管等有害垃圾存放到分检中心,将不可回收垃圾投放到垃圾箱转运到垃圾站。大件垃圾“第三次分类”,即对居民废弃的旧家具、旧农业生产工具,由村级保洁人员预约上门服务,将大件生活垃圾统一托运到村级大件生活垃圾分类分拣中心进行处理。

  二是实施垃圾付费服务机制。为加快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新农村成立了农村人居环境理事会,同步推进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付费服务机制,通过“四议两公开”明确了收费标准、资金使用范围和监管机制,并列入了村规民约。今年以来,新农村按照农户60元/年、门店120元/年的标准,共计收到251户、门店垃圾服务费共计15460元。

  三是完善督导考核评比机制。街道将垃圾分类处理和付费服务机制列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考核方案,每个季度开展交叉评比考核,并兑现奖惩。村干部按分片包组原则,每月组织人居环境理事会成员对农户开展庭院清洁和垃圾分类评比,同时对分类不规范的户主进行宣传教育。新农村也将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情况作为考核村级保洁员工作成效的一项重要内容,激励保洁员履职尽责。

  “原来的生活垃圾一股脑都丢在一起,味道大还污染环境,现在家家户户开始分类了,不同垃圾都有了不同的去处,纸壳、塑料瓶、金属物可送到回收站再次利用,垃圾处理好了,整个村庄环境也更整洁干净了” 家住新农村的许女士感慨道。

  新农村通过打造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示范,基本实现了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效果持续显现,板塘街道将通过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吕太群郭艳)


工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