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女性成为妈妈,意味着什么?在传统观念里,妈妈似乎是与“牺牲者”“奉献者”等关键词紧紧捆绑住的群体。而西藏的“新生代”妈妈,又将如何定义亲子关系?“躺平式”带娃、“用魔法打败魔法”?还是咖啡“搭子”、逛街“搭子”?近日,记者采访多位不同年龄段妈妈后发现,随着时代的进步,妈妈们不再被传统的教育理念所裹挟,而是更加注重科学育儿,并将孩子视作独立个体,尊重孩子的想法。
27岁的德吉是一名新手妈妈,小孩刚满8个月,目前她在家带娃。谈及“带娃窍门”时,她给出的答案是科学带娃,不懂就问育儿专家,上网搜索育儿信息。她的手机里下载了很多育儿App,这些App可以记录喂奶时间、学习辅食搭配、学习怎样跟孩子互动、记录疫苗时间等等,是德吉带娃路上的“百科全书”,帮助她解决了许多育儿难题。
德吉坦言,初为人母时,自己面临许多问题,“很多妈妈会经历产前焦虑、产后堵奶,甚至产后抑郁等困难,这些都需要自己去调节。好像生完孩子后,什么事都得由‘妈妈’来解决。”对于德吉来说,现阶段最重要的便是保证孩子营养均衡、身体健康,等孩子稍微大一点,“合格”的妈妈更要操心教养孩子的方式和观念,为入园、上学做好准备。
近年来,思想观念的进步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影响着宝妈的育儿选择。越来越多的年轻宝妈倾向于自己独立带孩子,不太依赖家人的帮助,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变革和价值观的更替。
3月23日,在一家美甲店里,“00后”宝妈格桑德吉一边做美甲,一边跟婴儿车里的女儿互动。她告诉记者,自己怀孕期间就已经做足了育儿功课,夫妻俩跟家里人沟通好,宝宝出生后先去月子中心,并请好住家育儿嫂,要混合喂养宝宝,家里的老人不用操心。“这个决定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现在宝宝3个月大了,家里没有因为带娃的事情闹过矛盾。”格桑德吉说,全家人非常关心她的身体,更尊重她的生活习惯,不会催她喂母乳,不会质疑育儿嫂的带娃方式,所以她的身体也恢复得很好。
在随机采访中,多位新手妈妈表示,科学生孩子、科学带娃、科学坐月子才是新手妈妈应当学习的重要内容。她们更加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会对一些传统带娃方法提出质疑,也会跟长辈解释科学带娃的重要性。
郑女士在上班,她的孩子最近刚上早教中心。“现在很多小孩都是孤独的,虽然家里有大人们的关照,但是他们内心更渴望跟小孩一起玩。上早教pg模拟器中心,孩子不仅能养成规律的作息,性格也会变得开朗一些,最主要的是孩子能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郑女士说。
3月24日,“70后”旺姆奶奶带着外孙女在公园里玩耍。“当年我们自己养孩子的时候,没用过纸尿裤,也没有买过早教玩具,没有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意识。记忆中,孩子放学回来就在家做作业、在门口玩耍。但现在不一样,家里有了外孙后,我们很注重孩子的健康成长,每周会带外孙去游泳,按时去上早教课,学习怎么跟孩子互动,我觉得很好。”旺姆告诉记者,现在的年轻人讲究科学带娃,她很认同这一观点,“孩子就应该全面发展,孩子本来就有无限可能,家长不应该阻碍孩子发展兴趣爱好。”
走访中,记者发现,年轻父母更加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和全面发展。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他们更倾向于与孩子一起成长。
3月24日恰逢周日,记者在一家游泳馆看到,许多孩子在上游泳课,其中一些四五岁的孩子已经掌握了不少游泳姿势。次央在林芝上班,每到周末赶回陪孩子,她常常带着孩子在一家游泳馆练习游泳。“我们每周都会抽时间陪孩子,我觉得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次央说。
出生于1992年的“辣妈”旦增贡桑有一个6岁的儿子。平日里,她不会刻意给孩子布置作业或要求孩子做什么。“我一直都很喜欢跟孩子沟通,我会认真听他的想法,鼓励他找寻自己的兴趣,我喜欢喝咖啡,儿子就是我的咖啡‘搭子’,我们相处得很轻松。”旦增贡桑告诉记者,“我认为养孩子要学会松紧有度,要适当‘放养’,给孩子独处的空间、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社交圈,管得太严或者要求太多,只会适得其反。”
当代社会中,妈妈们的育儿观念和方式随着时代变迁也在不断发展。“60后”“70后”作为上一辈父母群体,在带娃方面并没有特别讲究,孩子吃饱穿暖、不生病即可。同时,他们也十分讲究长幼有序,更习惯于在孩子面前做“家长”,强调自己的长辈地位。而年轻妈妈在育儿观念和方式上跟长辈有着许多差异。
在市实验小学东城分校门口,市民尼玛普尺正在等孩子放学,她说,在孩子的教育上和生活上,家里的四位老人经常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时甚至会否定尼玛普尺的教育理念,这让她很是头疼。尼玛普尺希望老人们能适当放手,尊重她对孩子的教养方式。
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年轻妈妈很注重和孩子成为朋友,她们认为,这不仅让“带娃”变得有趣,还能让孩子充分信任家长、和家长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
对于大多数“90后”来说,父辈的教育观念在他们看来已显得有些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如今,西藏的年轻妈妈从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中跳出来,不再把目光全部集中在孩子的学业上,而是抱着要让孩子快乐的宗旨,做学习型家长。她们选择保持一颗平常心,合理设置对孩子的期望值,把教育重心落在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上。“只有这样,娃才能越带越好。”不少受访对象如是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001